
和朋友闲聊时91快牛,我们讨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:如果一个家庭选择不要孩子会怎样。
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。我认识一对夫妻,他们年轻时决定丁克,如今已步入晚年。他们的生活很安静,社交圈越来越小,连父母离世时也没有大办丧事。在他们眼中,人生就是一场旅程,故事到他们这里画上句号也挺好。
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在乡下认识的一户人家。那对夫妻原本有个孩子,可惜早夭了。之后他们再没要孩子,几十年后听说这家人已经消失了,老屋和土地都归了集体。虽然听起来有些伤感,但这确实是他们自己的选择。
那么,没有子嗣传承会带来什么影响呢?
其实,父母也曾是孩子。也许他们只是更怀念过去的时光!现在的社会观念已经不同了,或者说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,四世同堂的场景越来越少见。看看现在的00后、10后,他们对曾祖辈还有多少感情?
展开剩余69%基本上就像陌生人一样,生死不相干。这话听着冷漠,但并非孩子无情,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不仅取决于血缘,更需要长期的陪伴、共同的经历,以及情感和利益上的往来。
大多数人都是自我中心的,心里装不下太多人。通常来说,一个人心里最重要的也就四五个,再多就超出情感容量了。
比如热恋中的年轻人,满心满眼只有对方,连父母都要靠边站。结婚后,心里也就多装下孩子和一两个挚友而已。
明白这一点就能理解,父母并非生来就是父母。他们也曾是想仗剑走天涯的少年,怀念过去全家团聚的温馨时光,可惜再也回不去了。
孩子终究要离开父母,就像河流终将汇入大海!我家楼上住着一对退休教师,平时很少见子女回来。直到他们七八十岁时,才有一个孩子接他们去同住。
老先生很有修养,有次聊起人生感悟。他说孩子和自己真正的缘分也就二十多年,之后都是他们自己的人生,和我关系不大了。当时我不太理解,后来读到借我而生,却非为我而来这句话91快牛,才恍然大悟。
孩子小时候天真可爱,父母都深爱他们。但真正的爱,是让他们展翅高飞,哪怕这意味着要承受分离的痛苦。可惜在共处的美好时光里,我们常常不够珍惜,被各种虚妄的事物迷惑,误以为那些才是最重要的。
父母要明白,18岁离家的孩子,再回来时就像客人了!比如出嫁的女儿回娘家,虽然依旧亲密,但关系确实不同了。不过你也知道,这才是人之常情。
当孩子在外开创自己的天地,心里装满新的追求时,就像当年的你一样。作为父母,有几分不舍,几分释然,几分接受,最终都会归于平静。
让孩子活出自己的人生,而不是延续父母的故事,这才是为人父母最大的成就。但现实中,很多父母以爱之名束缚孩子,其实不是孩子离不开他们,而是他们离不开孩子。
这种关系对双方都是悲剧,特别是对那些心地善良的孩子来说,他们往往要背负更多,甚至延续父母的苦难。
断了香火会怎样?万里长城依然屹立,可当年修建它的秦始皇又在哪呢?荒草丛生的古墓旁,又有几家子孙来祭扫?想想历史上的名人,从帝王将相到文人墨客,他们的后人今何在?
看看普通村庄就知道:一代亲,二代表,三代四代认不了。过了四代,谁还认识谁?最多到曾祖辈还有人扫墓,再往上呢?坟茔安在?可有人祭拜?
死亡是生命最伟大的设计,它让人不必活在过去,促使人面对现实,不断向前。我常想,历史长河中,一代代人来了又走。我们身上都流淌着祖先的血脉,但在茫茫人海中,谁和谁真有血缘关系,已经很难说清了。
所以绝后、断香火这些说法太过狭隘。儿子女儿都一样,就算终身不婚,祖先的血脉也不会因此断绝。而且有趣的是,相比所谓的强者,往往是弱者更容易延续后代91快牛,这或许就是天道的安排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大盛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